我读张居正

来源:第二区域项目部 作者:刘传刚 发布时间:2025-04-07

  万历八年十二月,京师大寒,雪积尺许,人马不得行,帝乃令辍朝数日。时居正自蓟镇返,未闻诏令,至太和门待漏如故,帝闻之,亦上殿。是日朝会,惟帝辅二人而已矣。正是基于此,才成就了那副“谁言天公不好客,漫天风雪送一人”的经典画面。

  “前进啊,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!”当结束音响起,合上书页,再细细往前追溯,一本《张居正大传》竟看了一年有余,这实在是创了记录了。同样是关于明朝,整整九本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也只不过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光。怪只怪自己太懒了,对于那些枯燥的信札、奏表,委实比嚼蜡好不了几分。然而,正是这些枯燥的信札、奏表,体现的是活生生的张居正,我只好硬着头皮一页接着一页的读了。

  一本书,让我看到了一个荆州走出的张秀才,一个在官场沉浮几十载的老人,还有那副画面中坚毅前行的背影,久久不能释怀。

  张居正出生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,却自幼展现出惊人的聪慧。五岁入学,十岁熟读经书,十二岁考取秀才,十六岁中举,这般少年得志,已然预示着他未来的不凡。然而,命运并未就此一帆风顺。步入官场初期,正值严嵩专权,政治黑暗,他虽满怀报国之志,却因不满严嵩的所作所为而托病家居。但张居正并未在消沉中迷失,这段时光反而让他有机会深入民间,了解百姓疾苦,为日后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直到严嵩倒台,徐阶任内阁首辅,张居正才迎来仕途转机,开始崭露头角。隆庆元年,他进入内阁,逐渐成为核心人物。此后,张居正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,开启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。他深知明朝积弊已久,如不改革,必将走向衰败。

  政治上,张居正推行考成法,严格规定公文处理流程,对各级官员的工作进行细致考核。只因他深信:用人必考其终,授任必求其当。通过这一举措,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,使得朝廷政令得以迅速贯彻执行,官场风气为之一新。

  经济上,他大力推行一条鞭法,将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。这一改革不仅简化了税制,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,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,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。

  军事上,他大胆启用戚继光、李成梁等名将,加强边防建设,与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,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以安宁。 张居正的改革,犹如一场及时雨,让暮气沉沉的明朝焕发出新的生机,开创了 “万历中兴” 的繁荣局面,可以说,他凭一己之力,硬为为明朝续命二十年。然而,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在张居正 “夺情” 一事上,反对派更是借机发难,企图将  他拉下马。但张居正顶着巨大的压力,始终坚守自己的改革理想,毫不退缩。他深知,改革关乎国家兴衰,不能因个人荣辱而半途而废。正是这种超越世俗荣辱的坚定信念,支撑着他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

  回顾张居正的一生,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,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,以天下为己任,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殚精竭虑。掩卷沉思,《张居正大传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张居正个人生平的了解,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:在历史的舞台上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  正如朱东润先生在书中所表达的那般,“前进啊,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!”谨以此殷殷期盼,致自己,致每一个奋斗在人生之路上的更多的我们。

图片6

 


  联系客服
  400-888-8888